】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数字技术已然成为当下赋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的介入和助推,改变、丰富着传统文化延伸、传承、利用的路径、模式和方法。本期专题特别聚焦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场,从不同视角关注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数字化保护和智能化发展,展望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真正“活”起来、“火”起来的未来发展逻辑,与读者共同探讨。
内容摘要:因短视频等新媒介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这一新兴的文化形态现已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运用网络直播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网络直播平台形成了文化传播的新空间,本文重点探讨直播带来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新形态。
内容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利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在非遗领域的实践探索,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精神、符合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推动“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根据相关理论与实践概括分析了非遗产业利用的十种“非遗+”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模式的典型案例,为非遗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利用 重要意义 发展模式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内容摘要:数字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趋近经历了一个“信息化—在线化—智能化”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并形成了由“在库”式静态保护到“在线”式动态传承,再到“在场”式活态发展的非遗数字化进阶之路。以地铁路线图的形式对其进行可视化,从中可以析出数字化技术创新、相应的制度设计以及多元参与者涌现三个研究维度。这一非遗数字化路线图清晰地展现了技术、规制和参与者三方在各自的数字化轨道上并行不悖的同时,于关键的数字化节点上亦形成了交汇乃至聚合的态势,并由此生成了互补互益和共享共创的协同联结关系。未来,应循着数字化协同创新逻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成为不断自洽的研究议题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场域。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历久弥新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完成国族想象与民族认同的重要脉络。近年来,直播打赏平台异军突起,显示了其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本文即聚焦于这一重要文化现象,试图以媒介理论为基础,描述传统文化在这一以电子硬件、互联网软件为基础的新兴平台中的生存状态、发展可能,以及其在整合身份认同、历史资源方面已然发挥的作用,并触及到一些尚在“萌发”阶段的问题,召唤更多目光的关注,以期共进。
内容摘要:作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达•芬奇身上的“西方性”固然毋庸置疑;然而长期以来,这一“西方化”形象的流行,却有意无意地导致他身上同样重要的“东方性”和“世界性”因素遭到遮蔽,致使达•芬奇之所以伟大的真实原因,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彰显。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494年西葡两国制定瓜分全球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是影响早期现代世界史、重塑东西方历史命运至深至巨的三个重大时刻。与这一时代同框的达•芬奇,置身于这样的历史语境,会对于他的时代作出怎样的回应?作为地图圣手的达•芬奇,他是否意识到他所在世界的整体性?又是如何认识这样的整体性的?他画过这样的世界地图吗?在他的心目中,“中国”位于怎样的空间位置?对于构筑这个世界的整体性,他又有过哪些匪夷所思的规划、想象和贡献?本文是笔者关于“达•芬奇与东方”系列研究的第一篇。
内容摘要:王朝闻在美学方面成就卓著,不仅主编了《美学概论》(1981),更在十年间完成《审美谈》(1984)、《审美心态》(1989)、《雕塑雕塑》(1992)等美学专著,架构出完整的审美关系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美学体系。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本土文化传统,运用辩证法、心理学、比较法,将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作为研究重心,揭示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相互创造的规律,并开创雕塑艺术美学研究。其美学成果以独创性、多样性和鲜明个性拓展丰富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推进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的发展。
内容摘要:在西方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传统中,空间都被视为再现的主要对象,因而图像被认为是静态的。随着19世纪印象派的崛起,艺术家开始探寻图像的运动感,尝试在二维平面上“暗示”时间。然而,只有在晚近的当代艺术中,一种真正让时间“显形”的艺术才得以发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艺术”。时间在艺术中从“再现”走向“显形”的过程,经历了重要的媒介意识转换,并且出现了几个关键的艺术观念节点。本文意在探索当代艺术与时间的关系转变,并解析其背后的艺术与哲学动因。此外,透过当代艺术时间观的转变,本文也提供了一个艺术的哲学化样本:一方面,哲学热衷于解释形形的观念艺术;另一方面,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变,成为一种“行动的哲学”。
■从《夜谭十记》到《夜谭续记》:“新龙门阵”的叙事特点和文学史价值 /艾莲 岳彦伶
内容摘要:《夜谭续记》的问世意义重大,它提升了《夜谭十记》的文学史价值,提高了马识途的文学史地位。从酝酿到出版,“夜谭双记”穿越八十余年遥远而有力的呼应宣告了“新龙门阵”书写范式的出场:在结构上,以“连环性外加框架”借鉴西方小说叙事;在价值上,突破“龙门阵”因果报应的传统价值取向;在叙述上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继承和创新了川籍作家“龙门阵”叙事。从《夜谭十记》到《夜谭续记》,“夜谭双记”展现了马识途对“中国的当代文学”气派的一贯追求。
关键词:连环性框架结构 因果报应价值取向 “龙门阵” “新龙门阵” 马识途
内容摘要:漫画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兼奢侈品,也是我们提神醒脑的清凉油。郑辛遥漫画《智慧快餐》以直击世道人心的选题、抵达纯粹漫画的运思、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30年来成为上海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和上海市民喜欢的一出都市轻喜剧,而其深层则是上海人以幽默的方式对现代人的智慧而深刻的反思。高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也迫切需要幽默的润滑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益丰富广阔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健康进步与发展。繁荣漫画,我们要努力为讽刺艺术的创作、生长创造必需的良好、宽容的文化生态环境,并为优秀漫画提供经常性的发表平台。
谢芳简介:原名谢怀复,当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原籍湖南省益阳市。曾任中南文工团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1959年,主演电影《青春之歌》,从此步入影坛,随后又主演电影《早春二月》《舞台姐妹》 ,成为了谢芳的电影“青春三部曲”。此外,还主演过《山花》《李清照》《文成公主》《送你一片温柔》《总督张之洞》《九九艳阳天》《老人的故事》《刘巧儿家飞来个小洋妞》《烽火芳菲》《我们的四十年》《演员》《一切如你》《那些女人》等六十余部影视作品,以及歌剧《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开花结果》《白毛女》《太阳初升》等。1962年当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15年获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生于湖南湘西,土家族。1971年参加工作。1980年至1987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起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从事文化行政和文艺报刊工作。曾主持《中国文化报》理论部工作,历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秘书长。2010年任《中国艺术报》社长兼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第九、十届中国文联全委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中国作协第八届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曾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表彰。专著《草根遗产的田野思想》、论文《“美丽中国”的美学内涵与意义》分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文章类一等奖。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曾获中国新闻奖、文华新闻奖等多种奖项。
在民间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文艺理论与批评、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建树。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策划、组织和主持者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首创者之一,出任多种国家级文艺奖项评委。文艺评论写作涉猎各个文艺门类。专著主要有《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中国人文地理与生态美学》《文化记者的双刃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论冯骥才》等十余部。系中国曲协、中国摄协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0年10月18日,设有理论、视觉艺术、舞台艺术、职业道德建设等四个委员会,现有主席团成员7名、理事33名、会员381名(其中中国评协会员23名)。评论范围涉及文学、美术、戏剧、音乐、摄影、书法、舞蹈、电影、电视、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等12个文艺门类。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出版发行《边疆文学•文艺评论》123期、三套云南文艺评论丛书、五本文艺评论集。举办三届文艺理论骨干高级研修班、四期省级会员培训班、两期《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笔会、两期文艺评论骨干改稿班,自2017年开始每三年组织一届云南文学艺术奖(评论类)评奖,目前已举办两届。在云南大学、楚雄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昭通学院挂牌成立四个云南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九个州(市)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二十余场作品研讨会、三次主题征文活动。征集作品参加中国文联文艺评论类评奖、推优,自协会成立以来,五人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人获“啄木鸟杯”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奖,一篇文章入选中国文联优秀调研报告,获中国文联优秀组织奖一次。获得云南省民委课题一项、省委宣传部调研课题一项。
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确立全省文艺评论“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文化强省发展大局。盘活人才、平台资源,做好会员服务和组织、管理,发挥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发现和培养文艺评论新人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提倡五湖四海、兼容并包,团结和引导有志于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邀请全国名家到云南讲学,以开放、谦逊的态度接纳先进文化,向先进省份学习经验,推动项目合作和理论探讨,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
2020年11月,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团,在人员配置、工作思路、具体举措上都有明显提升,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有谋划、有行动、有效果。协会主席团精心谋划、开拓创新,并全力投入和整体落实,让会员感受到温暖、看得见动作、融入进团队,形成个体与组织的良好互动和有效协同。
目前,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充分利用网站栏目、微信公众号等为会员提供交流、研讨和服务的平台,延伸服务手臂、提升服务质量。协会视工作任务为服务机会,把会员作为贴心人,营造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力争打造一支积极主动、奋进有为的学术团队,形成门类齐全、战斗力强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之家。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但英语弹线分格一壑泉声图单相系统单相电动机仪顾堂序跋单音指令胆息肉单向供水单向推力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