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板分配单相负荷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胆俞胆息肉弹线分格单音指令单向推力墩单相系统单相电动机人文青岛|藏宝于国,启美传德——青岛市博物馆捐赠藏品含金量高,突显博物馆的力量
青岛市博物馆,大厅里的“捐赠者荣誉录”墙上,镌刻有一份长长的名单,张公制、张铮夫、刘少山、黄公渚、栾宝德、张伯驹、王统照、郑爰居等,这些名字与青岛的历史有关,也与博物馆的馆藏关系密切,他们将自己多年的珍藏捐给了青岛,为后来人做了榜样。由于新馆扩建,荣誉墙已经暂时拆走。在名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汝宽家族、李中凯的名字,他们是怎么登上荣誉榜的?在“博物馆的力量”主题下,我们专访当事人之一李中凯先生和青岛市博物馆文保部主任罗琦,听他们讲述捐赠前后的故事。
张公制(1876年~1966年),原名介礼,字公制。安丘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与张介孚、张介禄兄弟“一门三进士”。出生于书香门第,家风传承下,张公制收藏了大批珍贵的字画。辗转到青岛后,他不畏强权,在青岛解放前冒死劝说,使青岛得以顺利解放。为防止毕生所藏遭遇不测,他和他的后人先后向国家捐赠了254件珍藏。
“捐赠到博物馆里的藏品,传承有序的代表就是张公制先生捐赠的《清张在辛纸本设色荆花世茂图》,这幅字画传承代表了安丘张家300年的家风”,罗琦先生说。
明末清初一代名儒张贞,饱读诗书,文声载誉大江南北,与顾炎武齐名,有“南顾北张”之誉。张贞的儿子张在辛、张在乙在篆刻方面成就突出,在中国篆刻史上独树一帜。除了篆刻,张在辛的绘画功底同样了得。他的《九老图》、《张伯庭八十六岁自画小张》很有功力。有趣的是,张在辛曾被蒲松龄写入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名曰《张贡士》,大意是安丘有个张贡士,因生病仰躺在床头上。忽见从自己的心窝里钻出来一个小人,身长仅有半尺高。小人头戴着读书人的帽子,穿着读书人的衣服,动作像个歌舞艺人。他唱着昆山曲,音调清彻动听。道白、自报的姓名籍贯都和张贡士的一样;所唱的内容情节,也都是张贡士生平所经历的事情。四折戏文都唱完了,小人又吟了一首诗,才消失不见了。张贡士还记得戏文的大概内容,为人讲述过……
这幅《荆花世茂图》是张在辛的代表作之一,据博物馆张海燕老师的《人画俱老 家风继世——从看安丘张氏家族的家风传承》一文中介绍,画中所描绘是安丘张氏家族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三兄弟一团和气地坐于花树坡石之中。画上方的题跋内容为张在辛自作序和五首七言诗;另有张在辛的七世孙张介禄撰写的跋,记述了此画的绘制初衷、画作文字的流传经过等内容。
“只见画中古松茂柏遮天蔽日,分居两侧有如穹庐护顶,几株盛开的紫荆各伴于松柏之侧嫣然明丽,有坡石自左次第而下,横贯于场地之央。而画中三位尊者,就势坐于其上,处于整个画幅正中。张在辛身着紫袍,紫色代表尊贵,以显其家族中尊贵地位,紫色又具祥瑞之气,寓意家族的吉祥富贵;申仲公张在戊,身着青袍,青色代表庄重与坚韧;而年纪最轻者亶安公张在乙,身穿绿袍,绿色寓意福禄与希望,寄寓家族的富足与兴旺。”
庭院中栽植紫荆是有寓意的,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典故来源于南朝吴钧的《续齐谐记》: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院子里还有一株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而紫荆花也随之恢复了生机。所以紫荆用来象征着家庭和睦、兄弟亲情了。
通过序跋,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幅画是张在辛82岁时所作,他的两个弟弟分别为65岁和58岁。张在辛题写的小序和诗文,是当时家族其乐融融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子孙相亲相守,唯恐失去这份美好的记录。然而,历经咸丰辛酉之变,安丘战乱导致家中书画古籍荡然无存,只有这张画得以幸免,遗憾的是小序和诗文已不存在。辗转到七世孙张介禄手中后,他从《写照琐言》一书内摘录上原小序与诗文并撰跋文,请从弟张纬炤书写,又将两者装裱在一起,这才构成完整《荆花世茂图》,与世人见面。
作为张在辛的七世孙,张公制继承了先辈遗风,考取举人。由于受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的影响,他再无意科举,决定东渡日本,寻求新的救国道路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最终因为家中老母亲反对,没有成行。此后,他将精力转投在倡办新学上来。
1905年起,张公制在安丘担任劝学所总董,主持全县的教育事务。1906年到1909年,安丘全县开办了多所学堂。张公制还主持开办了安丘县立中学,成为安丘中等教育的开端。1909年,山东省咨议局议员选举,张公制当选,当年9月便去济南上任。因张公制不愿与“官府派”同流合污,成为主持正义的“鲁东六君子”成员。最终,他还是辞职回乡休养,于1928年举家迁往青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市长赵琪一直敬重张公制,多次请张公制出山任职,都被他以旧病复发、想去外地治病等理由婉言拒绝了。岛城名医、诗人、学者刘镜如先生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当时隐居在青岛的张公制,经于春圃、黄公渚的介绍,认识了女诗人吕美荪,成为诗友。因为吕美荪曾在东北任教职期间,被邀请到日本参加菊花会,她把日本天皇的请帖带回了国,没想到竟成了一道护身符。日军来查户口时,她就将天皇的请帖摆在桌子上,日本官兵看了连忙对帖行礼,便不再追查。因为这张请帖,日本海陆空军官都来到吕家拜访,也正是有了这一层保护,张公制才得以安然度日。
1949年春天,青岛解放在即。军队垂死挣扎,胶东军区希望和平解放青岛。得知当时的青岛绥靖区司令刘安祺敬重张公制,胶东军区通过张的老乡刘仲让与他取得联系,说明和平解放青岛的目的和要求,请张公制说服刘安祺,劝其不要做国家、民族的罪人。张公制听后,当场应允:“此举甚合吾意。”
当时已经通过刘安祺的秘书得知,从南方运来了大批炸药,准备在撤离青岛时炸毁青岛水电和工业区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给中国留下一个烂摊子。闻讯后,张公制马上去找刘安祺。要知道,当时正在大肆搜捕地下党人和进步人士,张公制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刘安祺的,他义正言辞地说:“遥闻全国大小城市纷纷解放,败局已定,识时务者为俊杰,傅作义将军的行动,流芳千古。”又说“青岛孤军无援,岂能坚守……战争解决,青岛人民必遭涂炭,名城青岛将毁于一旦。”刘安祺沉默不言。张公制又说:“如按‘中央’指示,要炸毁水、电厂及港口码头等重要设施,这样做,阁下的名誉将不是流芳千古……如其不然,不如不战善退、保全青岛,也不失留有余地。”听到这里,刘安祺终于说:“我是山东人,哪里不想在本地留个好名誉呀!”于是,两人达成了“不战善退”的协议,刘安祺放弃了炸毁青岛这一破坏计划,他还听从了张公制的建议留下消防人员,维持地方治安。
1949年6月2日,青岛迎来解放,隐退了20多年的张公制精神抖擞,他说:“此前我已气息奄奄,现在我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同年10月,召开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张公制被推选为会议副主席,这一年他73岁。1950年9月,张公制任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也成了青岛历史上最年长的副市长,直到90岁。
作为民主人士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张公制好收藏且精于诗书,与其子张侃一起先后两次将家藏254件文物捐赠青岛市博物馆,包括张在辛的书法、绘画、印谱,高凤翰的书画、诗稿,以及董其昌的绘画册等名家真迹。
一幅《荆花世茂图》,流传至今,向世人讲述了安丘张氏有节、有义、有才的文化世家和万里高飞鹄不群的君子群像,更是展示了血脉亲情绵延不绝的兄弟手足。“透过一幅绘画得窥张氏家族为官清正、为学严谨,为人恭睦的家风袭承,恰如张在辛曾在《隐厚堂遗诗》所题:‘家学儿孙在,心情篆籀中’”。
这是一件金属水壶,长12厘米,宽8厘米,高19厘米。正面刻有美国海军陆战队六师第29团、关岛、瓜达尔卡纳尔、冲绳、中国的英文字母。这些地点记载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一路征战最终击败日军的轨迹。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上有小字刻的“青岛”字样。水壶上的日式军刀,则应该是一位美军士兵手刻而成。背面下方刻有“1944”等字样,应该是水壶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青岛作为战略位置重要的军港自然是重点受降城市。为了抢先接收青岛,恳请美军帮忙,准许美国海军在青岛等华北沿海港口城市登陆,帮忙控制港口和附近机场。是年10月9日,早有准备的9艘美国军开进青岛港,解除了日本海军武装。10月25日,汇泉跑马场上,日军投降仪式正式举行。日本独立第5混成旅团长长野荣二向美海军陆战队第六师谢勃尔少将及中方代表陈宝仓中将交出了战刀,并在投降书上签字。
根据青岛市博物馆专家们研究,这件军用水壶,应该是当时参与受降的一名水兵刻下了青岛及日本军刀图案以资纪念,并最终留在青岛的。他的无心之举,成为了受降仪式的重要佐证。
捐赠军用水壶的,是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军战史专家李中凯先生。他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爱好收藏红色文物,源于外祖父接芳。外祖父1943年3月在山东莱阳参加革命,历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军区警备三团排长、连长、指导员,参加过胶河战役、胶高追击战等。当外祖父把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第一把驳壳枪的枪匣,郑重地交到李中凯手中时,他非常激动,这一年,他20岁。自此,开启了长达20年的近代军事战争史研究和收藏生涯。
李中凯的家中,藏有10000多件藏品,其中有大量的战场装备,2015年亮相在青岛市博物馆大型专题《抗战记忆》展中的,有日军的钢盔和嗜血的刺刀,还有八路军山东部队的大砍刀、手榴弹弹壳等。另外还有印有钟馗的抗战动员海报,当时的伪青岛市长赵琪赠给日本在青舰队司令的怀表、缴获的日军青岛守备纪念瓷碗ku娱乐最新登录网站、日本青岛宪兵水上分队讨伐纪念银盏等。
美国的军用水壶是他在李村大集上花几十元从一个老大爷的摊位买来的,因为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近现代历史文物组委员、中国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阮家新带领的鉴定专家组,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博物馆还将李中凯的名字镌刻在荣誉录上,对其“藏宝于国”的义举以示褒扬。
目前,李中凯已经给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了好几件红色藏品,谈及捐赠的初衷,他说,作为生活在青岛这座城市的市民,应该让文物最终融入到这个城市的血液里面去,让市民有归属感,让游客对这座的城市有更好的了解,“有了深厚的文化,才能增强我们的城市自信、民族自信”。
目前,青岛市博物馆中捐赠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的比例,占据了馆藏珍贵文物的14%,含金量是比较高的”,罗琦主任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罗琦自2017年进入文保部,经手了295件套文物的捐赠。根据普查数据统计,馆内目前有近4000件套捐赠文物,另外还有一些捐赠文物,正在等待定级,相信这个数据还会增加。
罗琦说,捐赠是青岛市博物馆目前扩充馆藏的重要方式,对于接受捐赠的条件,他说,通俗来讲就是来源合法,权属明确。
出现在博物馆的捐赠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捐赠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市民为了纪念家里的老人;有的老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想给自己的藏品或者作品找个好的归宿”。当然,大部分藏品来自青岛市本土民间收藏工程,以及青岛名家创作的字画。
经手了这么多捐赠,很多瞬间都令罗琦感动,因为每位捐赠者送来的都是他们多年的珍藏,人与物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面孔中,罗琦印象最深的当属年逾九旬的李经泽先生,他代表父亲李汝宽,以家族的名义,从2009年起,每年都来馆捐赠,除了李汝宽先生病逝那年,十多年间未曾间断,共捐赠了29件文物,其中更是不乏国家级珍宝。即便已经高龄,每次都是亲自到馆里来,非常令人敬佩。
还有2019年青岛解放70周年,黄安舰起义主干、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家人捐赠的刘增厚记叙起义经过的手稿,和刘增厚口述、长子刘永祥笔录的起义前后及解放后工作调动的稿件,以及刘增厚与共同起义的战友、上级的往来书信,刘增厚起义前后的照片及与亲友的合影,刘增厚的军官证、复员证等,都十分珍贵,这些藏品同样记录了青岛解放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是见证者的见证。
另外,还有市民王宏代表全家捐赠的外祖母陈淑德,于1950年荣获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章等,这些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工业建设的缩影和青岛市纺织业繁荣发展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有力实证。由于奖章属于青岛解放后的藏品,未能在馆常规展出,但青岛市博物馆会通过五一劳动节海报设计、多媒体推送等方式让游客目睹奖章风采。
青岛城市建置120多年,书写了丰富的近当代史,但青岛市博物馆这部分藏品尚且不足。博物馆正在扩建展厅,加上捐赠已经成为博物馆扩充馆藏的重要途径,所以工作人员正在致力于大范围、大规模的征集活动,鼓励市民将自己认为能够反映生活片段、生活印记的物品捐赠到博物馆,“比如能够代表青岛城市发展印记的大金鹿自行车、青岛牌电视机、缝纫机、名牌日用品、小公共时代的车票等有代表性的物品,都在征集,如果可能,将来会在专门的展厅陈列展览”。
藏宝于国,启美传德,是捐赠者的力量,也是博物馆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